陜西省共有煤礦375座,原煤產量排名全國第三。記者11月24日從省應急管理廳獲悉: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開展以來,全省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企業聚力排查整治、集中攻堅、治本攻堅,推動煤礦安全水平有了較大提升。三年來,全省煤礦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、百萬噸死亡率較同期分別下降42.8%、34.09%、39.2%。
在夯實安全責任方面,陜西省制定《關于落實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》《煤礦安全全鏈條責任分工清單》等文件,每月對礦長考核記分并在網站進行公告,每年兩次就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,并將檢查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市縣政府,督促落實整改。
在健全制-度-機-制方面,陜西省細化煤礦安全生產紅線10條清單和56條認定標準,建立煤礦安全會商研判、協作合作工作機制,實施煤礦隱患自查和監管監察檢查聯動機制;制定《陜西省煤礦防治水管理規定(試行)》等六項標準規定,煤礦安全監管-制-度機-制進一步完善。
同時,陜西省對全省35處沖擊地壓、煤與瓦斯突出礦井“一礦一策”頂-層-設-計方案落實情況開展3輪督導檢查,對災害治理措施進行“回頭看”檢查,聘請專家對全省116處煤礦開展防治水專項會診,不斷提升災害風險管控能力。
此外,陜西省積極推進煤礦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,正常生產建設煤礦安全監-控、人員定位、工業視頻監測系統和重點地區的沖擊地壓、水害監測實現在線檢查巡查功能,全省煤礦“電子封條”基本實現全-覆-蓋。目前,全省煤礦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94處、智能化掘進工作面52處;17處礦井建成“雙重預防機制示范礦井”。
三年來,陜西省煤礦災害防治工作實現了“兩個轉變”,一是從單一災害防治向多種災害聯防聯治轉變,二是從井下災害防治向井上井下立體防治轉變,煤礦安全本質水平進一步提升。
(文章來源: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)